跟豹房中完全没有结果的讨论不一样,朱裕的幕府,是当下大明效率最高的地方。
几乎是朱裕下达命令,只有无数人忙碌起来,开始将具体的命令执行。
没有人推诿或是内斗。
每个人都将这至高无上的命令,当做是自己任务的一部分,他们竭力完成着。
十几万大军调动在其他地方是地狱级难度,但在金陵城却没有任何难度可言。
物资,人员,船队各司其职,大量商船被临时征用运输部队,南下的军队更是抵达南昌后,用双脚丈量大片土地。
对,南下的军队也不是走的海外,而是走的是长江,先到江西再南下两广。
相当于从金陵走海运,陆路更快。
军士们他们不需要携带任何的军用物资,沿途每一个驿站都为他们准备了大量的干粮。
在国境内行军作战跟国境外是两码事,世子军南下的时候,无数人震动。
广东布政司上下的官员以最快速度投降之后,便岁月静好起来。
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,反而更加自由了。
朱裕没空管理他们,北方的事物一团乱麻,大大小小的事情数不胜数。
现在有了时间,他第一时间让吴应卯南下协助整编军队,以及帮助夏言管理两广。
夏言是两广总督,但不是大权在握的总督,直到现在,他才有资格获得的军队的支持。
世子爷的弟子,那是亲信当中的亲信,嫡系当中的嫡系。
“集合!”
广州城外军营,当初募集来镇压宁王府的军队,此刻都成为宁王府的附属。
随着吴应卯的到来,新一轮的整训开始。
夏言也难得的抽出空闲,跟吴应卯站在一起。
“世子爷的命令是能够整训多少军队,就整训多少军队,先想办法把两广彻底纳入统治范围当中再说。”
“现在广东有10万军队,广西有5万。江西南下3万人的什么时候到?”
夏言听到对方的话,目光变得沉重起来,他身后的官员们更是无所适从。
“最多再一个月,就能全部南下完毕。”
现在朱裕手中的精锐全部在北方,江西作为腹地,驻守的军队越来越少。
就算原有的军队也一点点转为卫戍,换句话说就是单纯的防御部队,没有主动进攻别人的能力。
“世子爷为了支持你的行动,可谓是花费一切心思,就连下官也要来一下陪你一个月。”
夏言无言以对,不是我让你来的,又不是我的命令,你怪我干嘛?
“两广民政颇为繁杂,此地民风民俗,以及宗族势力都远远超过别的地方,这一次所调集而来的军队,希望能把地方政治破出一个豁口。”
夏言在两广遇到了大问题,面对主动投降的人,许多政策都难以顺利推行下去。
不是夏言不努力,而是就算他努力也改变不了许多人的想法。
“此事不急,世子爷准备在广州湾建立新的工业基地,一个主要以出口为主的工业基地。”
这个时代,帆船的动力基本是风帆。
下南洋一趟路途遥远,是其一。
在许多地方没有足够的季风的话,是无法继续航行。
这个地方专指福建。
在大明之前有一个港口叫泉州,此地作为中转港口,十分繁华。
在当下,他被同属于福建的月港取代。
“世子爷是准备大规模开发这片土地吗?”
夏言吃了一惊,他很清楚一个工业基地意味着什么。
那意味着无数的岗位,无数的工业产品。
意味着大量的商品可以从广州直接送往南洋,不仅仅是商贸成本降低。
也会有无数的工业产品反哺到本地,让更多的人成为工人,有稳定的收入。
对自己而言,最直白的利益就是自己可以拉拢更多的本地士绅,以及百姓为自己所用。
士绅需要海贸带来了海量利益。
百姓需要一个个崭新的工作岗位。
这个时代的沿海地区并不像后世那么富庶,而是相对贫穷。
先富不可能带动后富,哪怕沿海地区的人愿意去船上冒险,也不一定能够安全回来。
就算能够安全回来也不一定能够暴富。
暴利利润是船长的,是老板的,跟船员没有什么关系。
沿海的大部分百姓还是处于赤贫状态当中。
这个时候自己可以代表老师,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工业基地,让无数人有了新的饭碗。
那,这片土地的主人就会变成世子爷。
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凸显本地士绅,官员的无能。
无论他们享受是什么样的改变,都无法真正意义上改变这片土地。
反倒是世子爷,有能力也有改变这边土地的念头。
“世子爷,不仅仅是要开发广州,那还要在松江府金陵等地开设工厂,让各地都变得繁华起来。”
“不过有些地方的工厂注定只是互补,只能满足附近一部分区域的需求。”
吴应卯将世子爷的想法一一转述。
朱裕很清楚后是一些地方性的工厂,对全国性的竞争时所凸显的无力。
一开始就不会在各地建立大量国营工厂,不是不想,而是没必要。
就像后世每一个城市都有钢铁厂,都有罐头厂,还有纺织厂。
小厂子能容纳的人数有限,也没有规模,存在也没意义,就是供养一部分工人。
朱裕直接避免这种事情出现,他打算建立几个大的工业中心后,让士绅作为经济的补充。
让地方经济提前市场化,增加一定的就业岗位。
反正这些是地方士绅一直在做的事情。
大明江南纺织业的规模之大,让朱裕当初大吃一惊。
尤其是这一两年,随着海量的粮食涌入大明,浙江南直隶的丝绸纺织行业扩大肆扩张,是之前的五倍。
这些多出来的丝绸,以及工业机会,都不是源自于朱裕,这地方是生自发形成的产业链。
甚至在今年,江南的士绅们从安南占婆,运输了大量粮食到江南。
如此大费周章的运输粮食,为的就是让百姓有足够便宜的粮食吃,将大片土地全部用来种桑树。
桑树的价值远远比种粮食高,是这个时代首屈一指的经济作物。
朱裕相信士绅赚钱上面,比自己想象的更积极,更主动。
他们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流入别人口袋里面。
他们会自己去建立工厂,去赚钱。
“不愧是世子爷,能够运筹于千里之外,决胜于庙堂当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