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书库>官梯:从救下七位千金开始> 第十三章 独闯下洼村

 第十三章 独闯下洼村

很快,三舅就回信了。

杨辰这才知道,下洼村化肥厂确实是集体企业,但早在三年前已经承包给个人了。

承包者只需要每年向村委会支付一笔承包分红就可以。

至于具体承包给了谁,除了村委书记之外,没人知道。

这里面的文章可就有意思了。

此刻,已经轮到主管农业的副县长讲话了。

那是个眼看就要退休的老头。

杨辰甚至都没心思去看对方具体长什么样,因为在公告里,这位副县长还有两个月就可以光荣退休了。

要不是今天需要迎接齐雨珊,这老头可能都不会来。

人都不用认识,讲话就更不用听了。

给齐雨珊发了条信息之后,杨辰偷偷的溜出了会议室。

书记的秘书能开小差,县长的秘书自然也可以。

由于是第一天上任,县里还没来得及给齐雨珊配车,杨辰只好叫了辆出租,可对方一听说要去下洼村,立刻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,坚决不去。

最后,无奈之下的杨辰只好找了辆电动三轮。

一路颠簸就甭提了。

反正等杨辰站在下洼村村口的时候,他甚至已经感觉不到自己屁股的存在。

看着头顶上高大华丽的牌楼,杨辰砸吧砸吧嘴,苦笑了一声。

作为一个地道的图江人,他们家原来也是农村的。

方圆百里之内,要说起穷,那下洼村自称第二,没人敢称第一。

原因很简单,这村就在山沟里。

交通不便倒还是其次,主要是全村没有一块平整的土地,用力往下刨一寸,就全都是山石。

二十几年前,这里的村民就靠着在山上种点水果谋生。

几乎家家穷得揭不开锅。

全村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成年男子都是光棍。

按老人们的说法,下洼村只有嫁出去的闺女,没有娶回来的媳妇。

改变发生在十年前。

老村书记靠着贷款集资,生生在村里唯一的平地上盖了一家化肥厂,终于有了生计的下洼村人也都个个干劲十足。

经过五年的努力,终于摆脱了全国特技贫困村的帽子。

穷还是穷,但好歹不至于吃不上饭,娶不上媳妇了。

只是好景不长。

老书记退了之后,村里的青壮为了多挣点钱,大多选择了外出打工。

化肥厂的效益因此每况愈下。

新上来的书记一看,直接就给承包了出去。

就这样,全村唯一的支柱产业没了。

虽说工人依旧从本村雇佣,可待遇却大不如前。

不仅如此,原本的绿水青山也在各种化工废料的污染下面目全非。

唯一变好的,可能就是杨辰眼前这座刻着‘下洼村’三个字的巨大牌楼了。

出于好奇,他还特意用步子丈量了一番。

整整十多米的宽度。

不得不说,下洼村这座门面,的确是十里八乡最耀眼的。

若是不了解的人看了,肯定会以为这村子富得流油。

杨辰在牌楼下面等了差不多二十分钟,三舅才姗姗来迟,一见面就呲着黄牙跟他要烟抽。

“三舅,你都多大岁数了,这玩意该戒就戒了吧!”

掏出一包玉溪交到对方手上,杨辰不情愿的劝道。

不想三舅直接一个大逼斗就拍了上来:“臭小子,长能耐了是吧!听说去给县长当秘书了?那以后给你送礼的肯定少不了,别那么抠,孝敬三舅这点算啥啊!”

“得得!你说什么都对!但当秘书这事,别再扩散了啊!”

杨辰赶紧制止了老头。

生怕对方这大嗓门嚷得人尽皆知。

最主要的,他是害怕七大姑八大姨来求着办事。

入了仕途就得注意影响。

因私废公的事,打死都不能干。

“我知道!这种事还用你特意说嘛!”

三舅大大咧咧的摆摆手,随后便迫不及待的撕开包装,开始吞云吐雾。

俩人站在这牌楼下实在太扎眼了。

杨辰看了一圈,不远处正好有一片小树林,便拉着三舅钻了进去。

“三舅,你能不能打听一下,村里的化肥厂到底承包给谁了?”

“没戏!吴友亮那王八羔子嘴严的很,谁问都不说!”

三舅不置可否。

仿佛自己这个外甥当了秘书之后,连带着他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起来,连村委书记都不放在眼里了。

“就一点苗头都没有?那些在化肥厂上班的村民也没见过老板吗?”

杨辰不死心,继续追问。

“都是吴友亮代管,那老板从来没露过面!”

三舅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答着。

对于那座曾经让他们全家脱贫的化肥厂,似乎没有半点敢情。

杨辰有些泄气。

也知道从三舅这再也打听不出什么了。

他转了转眼珠,最终还是决定见见那个素未谋面的下洼村书记。

即使化肥厂幕后的靠山真跟庞炳坤一系有联系,估计那帮人也不会鸟吴友亮这种小角色。

那家伙充其量就是马前卒的马前卒而已。

况且杨辰在来的路上特意观察过,没有见到高阳的车。

说明对方虽然有可能在忙活化肥厂的事,人却不在这里。

正好给了他可乘之机。

“三舅,带我去见见吴友亮吧!”

“见他干啥!你可是县长秘书,咱不用巴结他吧?小辰,三舅在村里混的还行,你不用替我铺路!”

三舅说完,差点没把杨辰的鼻子气歪了。

敢情聊了半天,自己这亲舅压根没明白他到下洼村的目的。

还真是自作多情的可以。

“我给你铺什么路,我是找吴友亮有正事!”

反正是自己的亲舅舅,怎么说话也得罪不了。

情急之下,杨辰也只好挑明了意图。

“早说啊!那咱爷俩在这扯什么里根楞!”

果然,三舅压根就没在乎。

起身拍拍屁股,便带着杨辰朝村东头一座小院走去。

吴友亮的家并不比其他村民强多少。

甚至都不是下洼村最好的。

但没人会觉得他家穷。

毕竟,他儿子可是在省里的私立高中上学,那地方没有真金白银,就是卖血都供不起。

邦邦邦!

三舅的敲门声比以往都要硬气。

那架势就差用大炮把吴友亮家的铁门轰飞了。

很快,里面就传来了一个人骂骂咧咧的声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