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实很残酷,无论朱祐杬心中有多少不满,都只能憋着。
皇帝都不是朱裕对手,一些藩王纵然是反叛,也不过是跟朱厚飞,自己那个愚不可及的侄子一样,死无葬身之地。
天变了!
真的变了!
不知道多少人会因为这一变化,而获得自由,有多少人会陷入绝望当中。
宗室的土地,是不缴纳赋税的。
兴献王的土地虽然比不上自己的后代福王,有数十万亩之多,但也有数万亩。
这些土地一旦缴纳赋税,立马会让兴献王府的生活水准下降不少。
但他对此毫无办法,这根本就不是自己一个人可以改变的。兴献王府不被宁王世子直接除名,他就满意了。
藩王爵位,也是爵位!
湖广巡抚冯文清的回复很快,他肯定了世子爷的政策,也让藩王,宗室们安心,世子爷并非是针对谁,他是想要让宗室不再是大明的负担,而是可以广泛参与到政治,国家建设当中。
至于中下层的宗室,根本不需要冯文清安抚,他们日子过得好的锦衣玉食,过不好的则是已经准备继承祖业,开局一个碗,准备出门要饭去了。
现在朱裕让他们自谋生路,还给了宗室们一笔安家费,这让他们松了口气,便在保留宗室身份的同时,纷纷去地方官府领自己的最后一笔补助,然后做买卖去了。
往后一年多的时间,就连朱裕也没想到,大量宗室会在破产之后,开始打工人,或是从军,科举,更广泛的参与到大明政治生活当中。
这些姓朱的人注定成为大明中兴的燃料,让各行各业蓬勃发展,不知道多少人会在其中留下自己的名字。
老朱家的宗室,基本受过教育,但却没有任何谋生的经验。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规矩,也限制了无数人。
金陵,皇宫当中,幕府会议上。
本以为会宗室群情激愤的官员们见到宗室并未闹腾起来,长长的松了一口气。
他们实在是担心宗室不满,让本来就不稳定的局势变得愈发不稳定。
却不知道朱裕也好,宁王朱宸濠也罢,在崛起之后,就把范围内的宗室给桥打了一遍。毕竟是自家人,他们都知道宗室的手段,背后的意思。
打压顺风顺水,宗室没有军队之后,唯一依仗的便是跟当权者的关系。
他们不敢跟朱裕翻脸,只能默默忍受。
尤其是很多宗室都是燕王一系的,他们不敢得罪宁王府,只想混吃等死。
“殿下,宗室改革,一旦成功,我大明将无比强大。”
前福建左布政使,现在的工部尚书许镜清脸上是满满的佩服。
他看着侧着脸,面无表情的朱裕,不知道为什么殿下会对这种事情毫无兴致。
这明明是开天辟地的大胜利,宗室权利消减后,大量的权利都会流入地方,成为中央的一部分。
“码头扩建的怎么样了?城南的房区修的怎么样了?什么时候能入住?”
朱裕开口了,他的目光始终都在眼皮底下,更长远的事情上面。
“回禀殿下,码头正在扩建,预计在下个月中旬左右结束。城南房区第一批已经收件了八成,大概在5月下旬可以入住。”
工部尚书许镜清不疾不徐的回答,各项数据都在他脑袋里面,他很清楚世子爷朱裕关心什么,也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。
他现在已经50多岁,到了知天命的年纪。
“抓紧一点,工部的匠造不能只关心城外,城内也要一点点改造。”
“殿下,这样一来,支出会激增不少。”
朱裕看了一眼工部尚书许镜清,淡淡道:“钱从来都不是问题,关键是你能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,尽快做好。”
“我们已经打赢所有战争了,现在我们需要在文化,经济上面征服我们所有的敌人。战争无法征服所有反对者,但经济文化可以。”
“我们要用经济文化告诉所有人,大明究竟有多强大!”
看似平静的话,蕴含着强大的自信。参与会议的三个前布政使,都吃了一惊。
礼部尚书方正。
前福建右布政使,现在的刑部尚书周正阳。
他们都察觉到了自己跟殿下思想有很大不同,大明上下就没多少人可以自信无敌。
更没有人可以匹敌朱裕,没办法如此自信。
真正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,这里的每一个行政命令都会得到90%以上的执行。
内阁会议决议出来的每一项命令,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下达,执行。
这样的效率在大明是不可思议的。
随着一点点深入了解,他们发现世子爷强大的秘密是他拥有更敏锐的决断,更快的效率,还可以把每件事情做好,而不是推诿。
水滴石穿。
世子爷每一次小小成功积累到最后便是惊天骇浪。
世子爷修改刑法,改革宗室,对士绅重拳出击。
他做了所有大明官员,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情。
几个在大明工作二三十年的老官僚,他们在了解之后,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各项工作。
他们私底下感慨万千,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权利。
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表露出来,去改变一些不合理的东西。
越是这种时候,他们越是认定朱裕的潜力无限,这是一个敢于打破规则,去做事的人,都有光明的前途。
只要让世子爷知道自己在为他做事,便可以证得光明前途。
“尽快把事情做好!”
朱裕再度吩咐,在确定大臣们没有别的话要说之后,会议终于结束。
这是三位外人进入金陵后的第二次内阁会议,相比第一次他们少了生涩,多了几分沉稳。
在朱裕的视角当中,这些新人很快便习惯了这样的生活,开始从养老状态开始生活。
同时,唐伯虎也从南直隶巡抚也变成了吏部尚书,负责的正是大明最重要的吏治,同时也是内阁阁老。
他虽然不是内阁首辅,但架不住内阁就他一个阁老。
唐伯虎虽然没有独断专行的能力,但在朱裕手下仍旧是首屈一指的大人物,谁都无法轻视他,都需要重视他。
不是方正等人畏惧权利,而是唐伯虎老成,并非是夏言,张璁那样的年轻人,手段更为娴熟,且能放低姿态。